2024-06-25 马亦衡 精彩小资讯
秦腔折子书堂合婚剧本
人物:
小生:张生
旦角:崔莺莺
老生:崔夫人
丑角:红娘
第一场
书堂外景。
张生与红娘出场。
张生:红娘,俺这厢有礼了。
红娘:公子请坐。
张生:不知此乃何处?
红娘:此乃崔相府。公子可是找崔相公?
张生:在下正是。
红娘:公子请稍等,吾这就去通禀。
(红娘入内)
第二场
书堂内景。
崔夫人与崔莺莺出场。
崔夫人:红娘,外面可是那张生公子?
红娘:夫人,正是。
崔夫人:快请!
(张生入内)
张生:夫人,在下张生,特来拜见。
崔夫人:公子多礼。莺莺,快出来见见张公子。
(崔莺莺出场)
崔莺莺:妾身崔莺莺,见过公子。
张生:小姐请坐。
崔夫人:你们聊吧,我先行退下了。
(崔夫人退下)
第三场
书堂内景。
张生与崔莺莺对谈。
张生:小姐,在下仰慕已久。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崔莺莺:公子过奖了。奴家才疏学浅,岂敢当公子夸赞。
张生:小姐谦虚了。在下有一事相求,不知小姐意下如何?
崔莺莺:公子请讲。
张生:在下想与小姐结为连理,不知小姐可愿?
崔莺莺:(羞涩)此事,妾身须得禀明母亲方可定夺。
张生:小姐放心,在下一定登门拜访夫人。
第四场
书堂外景。
张生与红娘出场。
张生:红娘,崔小姐的母亲可曾答应?
红娘:回公子,夫人已应允了。
张生:太好了!
(红娘与张生下场)
尾声
书堂外景。
张生与崔莺莺出场。
张生:莺莺,从今往后,你我便是一家人了。
崔莺莺:公子,妾身定不负你所望。
(二人牵手,笑颜逐开)
【全剧终】
书童甲:
喜轿临门,新郎登堂,拜见岳父。
书童乙:
新娘出闺,红袖遮面,拜见公婆。
媒婆:
金童玉女,天作之合。请郎君牵起新娘罗帕,拜天地。
郎君:
(牵起新娘罗帕)一拜天地,愿我二人恩爱百年。
新娘:
(福身)二拜高堂,愿爹娘康泰无忧。
媒婆:
夫妻对拜。
郎君:
三拜夫人,愿你我琴瑟和鸣。
新娘:
(福身)愿与郎君相敬如宾。
媒婆:
礼成,送入洞房。
书堂合婚秦腔简介
历史渊源
书堂合婚秦腔是陕西流行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说唱形式,起源于清末民初。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刘书堂的陕西农民,因为贫困娶不起媳妇,于是便写了一部故事唱本,讲述了自己不幸的婚姻经历。这本唱本流传开来后,引起了广泛共鸣,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秦腔剧种。
艺术特点
内容以爱情故事为主:通常讲述男女青年的爱情纠葛、家庭阻挠、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唱腔婉转悠扬:吸收了秦腔的唱腔风格,但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韵味,高亢而哀婉。
表演质朴清新:演员主要以唱为主,表演动作较少,以传情达意为主。
服装道具简单:演员通常穿着普通的农家服装,道具仅限于一些必要的物品。
代表剧目
《书堂合婚》
《小姑贤》
《哑巴爹爹》
《王宝钏》
《花为媒》
传承与发展
书堂合婚秦腔作为陕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近年来,随着戏曲文化的复兴,书堂合婚秦腔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各地成立了专业剧团,并不断创作新剧目,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