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1 李珺颜 精彩小资讯
武汉会战万家岭之反八字阵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次重大防御作战,其中“万家岭之反八字阵”是这场战役中一次著名的反击战。
背景
1938年10月,日本军队在占领武昌后继续西进,试图攻占武汉。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11月1日,日军第10军在万家岭地区发动进攻,试图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中国军队奋力反击。
反八字阵
为了瓦解日军的包围,中国军队第31军军长薛岳制定了一個“反八字阵”作战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诱敌深入,然后分兵反击,形成一个包围圈。
具体部署如下:
以31军的部分兵力布置在万家岭东侧,形成一个“八”字型的阵地。
以31军的主力部队隐蔽在万家岭西侧,形成一个“八”字的另一个半圆。
战斗过程
11月8日,日军第10军进攻万家岭东侧的“八”字阵地,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军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攻占了部分阵地。
此时,薛岳下令31军主力部队从万家岭西侧出击,实施反八字阵计划。中国军队从两翼夹击日军,形成包围圈。
日军被围后,进行殊死抵抗,但最终寡不敌众,被迫撤退。
结果
万家岭之反八字阵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国军队歼灭日军6000余人。此战粉碎了日军攻占武汉的企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意义
反八字阵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中国军队在战略战术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它是一个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案例,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亮剑》第3集
万家岭战役
万家岭战役不是武汉会战的一部分,而是在南浔线会战期间发生的战役。
时间:1942年5月1日5日
地点:江西余江县万家岭
交战双方:
国民革命军:第31军、第32军
日本陆军:第116师团
背景:
1942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浙赣会战。为了策应浙赣会战,第3战区在南浔线上发动攻势。
经过:
5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31军和第32军向日军第116师团发动攻击。初期,国军取得进展,但由于缺乏重火力支援和日军增援的到来,国军被迫撤退。
5月4日,日军对国军发起反攻,突破了国军防线,导致国军大败。
结果:
国军损失惨重,阵亡超过1.8万人。
日军控制了万家岭地区,并阻止了国军对南昌的攻击。
南浔线会战以日军的胜利而告终。
意义:
万家岭战役是抗日战争期间国军遭受的重大挫折之一。它表明,国军在缺乏重火力和战术指挥的情况下,很难抵御日军的进攻。这场战役也加速了南浔线会战的失败。
武汉保卫战万家岭大捷
背景:
1938年6月至11月,日军发动武汉会战,企图占领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武汉。国民政府军在武汉外围展开顽强抵抗。
万家岭之战:
8月23日,日军第106师团向国民政府军第18军和第27军驻守的万家岭阵地发起进攻。万家岭位于阳新县北部,地形险要,是武汉外围的重要防线。
战斗经过:
日军在重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向万家岭阵地发动猛攻。国民政府军凭借有利地形和顽强意志,浴血奋战,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8月24日,国民政府军第11军发起反攻,与第18军、第27军形成钳形攻势,将日军包围。激战至25日,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中村明人阵亡,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结果:
万家岭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武汉保卫战中的重大胜利。国民政府军歼灭日军第106师团近3000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大捷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信心。
意义:
万家岭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防御战役之一。它有力地迟滞了日军的攻势,为武汉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它也表明中国军队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已经具备了与日军正面较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