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7 胡船星 精彩小资讯
年月日时
辛巳 甲寅 戊子 己巳
章炳麟简介
姓名:章炳麟
字:太炎
号:廉隅、秦鼎
出生:1869年1月12日
逝世:1936年6月14日
章炳麟,字太炎,浙江诸暨人,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书法家。
事迹
清末时期:
早年加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旋因变法失败而流亡日本。
在日本创办《民报》、《苏报》,宣传革命思想,反对清廷腐败。
1907年回国后,参与成立同盟会,担任评议部议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章炳麟出任中华民国教育部次长。
民国时期:
1912年辞去教育部次长职务,专心研究国学。
1917年至1919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讲授经学和史学。
1925年创办《国学论丛》。
1936年6月14日,章炳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8岁。
学术思想:
国学大师:章炳麟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精通经学、史学、文学等领域。
革命思想:章炳麟早年受西方思想影响,主张革命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国。
民族主义:章炳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倡民族主义,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经学研究:章炳麟在经学研究上颇有建树,创立了“古文经学”,强调经书的训诂和史料价值。
史学思想:章炳麟重视史学研究,认为史学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为人品格:
章炳麟为人耿介刚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
他淡泊名利,一生清贫,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学术研究和国家事业。
影响:
章炳麟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清末民初的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20世纪初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推崇。
章炳麟个人简历
姓名: 章炳麟
字: 太炎
别号: 思黄、甲寅、检论、鸳湖
出生日期: 1869年1月12日
出生地: 浙江余杭
逝世日期: 1936年6月14日
逝世地点: 苏州
职业: 学者、革命家、思想家
教育经历:
早年在家乡私塾学习,师从郑葆诚
1885年,入杭州诂经精舍学习经学
1889年,随康有为创办《时务报》,担任笔杆子
革命经历: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校长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回国组织光复会,策划反清起义
思想贡献:
是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精通文史哲,通经学、史学、语言学、音韵学等
提出“民粹”思想,主张废除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提出“进化论”思想,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提倡革新变法
主张“国粹”保存,重视保存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著作:
《訄书》
《秦谊》
《齐物论释》
《新方言》
《文录》
其他成就:
1923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讲授国学
1926年,任国立东南大学文科教授
1935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评价:
章炳麟是近代中国思想界和革命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思想和著作对中国近代思想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国学大师”、“民粹主义先驱”。
1903年,章炳麟发生了以下主要事件:
加入《自由报》:章炳麟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等人创办的革命刊物《自由报》,担任编辑。
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章炳麟撰写并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评康有为的改良主义主张,主张以革命推翻清政府。
被捕入狱:章炳麟因在《自由报》发表激进文章,被日本政府逮捕入狱,关押长达三年。
以上事件体现了章炳麟在革命运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对革命思想的坚定信念。